胃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,也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。临床上常按发病的缓急,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。其中,仅是慢性胃炎的发病率,在我国就高达60%以上。
1.急性胃炎:清淡饮食是关键
急性胃炎起病急,往往跟大量饮酒、药物刺激、食物中毒等原因有关,主要表现为上腹痛、腹胀、嗳气、食欲减退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
急性胃炎发作,首先要去除致病因素,再对症治疗,而饮食方面要以清淡为主。急性发作期最好选择米汤、藕粉之类的轻流食,并及时补充水分;症状缓解后可逐渐尝试些少渣饮食,但对于高脂肪以及容易产气的牛奶、豆类等食物要谨慎食用;等症状好转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。
2.慢性胃炎:坚持营养丰富、易消化原则
慢性胃炎可导致胃泌素升高、胃酸分泌紊乱、消化功能降低等情况,而且食糜在胃内停留过久,还容易产生大量气体和强烈的饱胀感,餐后尤其明显。因此平时要以易消化、较软烂的食物为主,少吃生、冷、硬食材,同时也应多食用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的食物,促进胃粘膜的修复。
慢性胃炎的形成因素较多,且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也会各有差异。对于胃酸分泌过多的人群,应少吃甚至不吃浓肉汤、过酸过甜的食物;对于胃酸缺乏的人,可适量吃一些促进食欲的食物,比如橘子、山楂等酸性的水果。
3.萎缩性胃炎:喝好一杯养胃茶
萎缩性胃炎也是慢性胃炎的一种,其胃黏膜腺体发生萎缩,整个胃黏膜会随之变薄,常表现为胃酸减少、消化不良、腹胀、食欲减退、打嗝、消瘦、贫血等症状。
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疼痛较轻,但它发展到一定程度时,是有可能癌变的,因此一定要积极治疗。中医认为,萎缩性胃炎患者可用黄精和玉竹制成养胃茶来进行调理。